琴学传播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琴学传播 > 我与古琴我与古琴
习琴有感
2018年08月05日 | 点击数:3507

习琴有感

罗湘楠

       琴、棋、书、画被称为文人四友,古琴为四艺之首尤其是历来文人墨客修身所必须。现今由于熟知的人越来越少,更为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。

       我从小就对古琴充满向往,40岁才在偶然的机会里有幸师从海月先生,满足了自己长久以来学琴的愿望。

       先生是广陵派第十三代传人,也是江西省古琴艺术代表性非遗传承人,师从古琴大家徐永先生。因承接梅曰强先生薪传,故又称梅式广陵传人。




       先生授琴极有耐心。记得第一次见到先生是她和徐永先生来琢清阁上课。上课伊始,先生就强调梅式广陵授琴秉承古法,与他人不同,讲求口传手授、手传心授。为了让大家感受习琴的乐趣,首先就教了一首“笑傲江湖”。听人弹琴是一回事,自己动手弹又是一回事,初学手很僵硬,自己拨琴弦发出的声音,怎么样也不能和自己想要的联系在一起。先生一直从旁鼓励,手把手教,一堂课下来就都学会了,回家可以有曲可练。大家的兴致一下子就高昂起来。



        先生常说:广陵派的特点是“刚柔相济,跌宕起伏”,到梅氏广陵 ,则发展为“刚柔相济,跌宕起伏,声韵并茂,绮丽细腻”的艺术特色。古琴学习入门虽易,抚好不易,所谓易学难精。梅氏广陵派古琴手法细腻入微,不口传手授,是难以得其真谛的。故梅氏广陵派传承不主张看谱教学。
       先生授徒不只重琴,而且重德。当今国学复兴,大多都在注重广度而不是深度,大都注重表象而不研究内涵,先生要求我们不与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争高下,坚守传统,做好传承。

       先生对待弟子倾注了大量心血,不止教授琴艺,在生活上也关爱呵护、尽心相助。



       从正式学琴开始,不知不觉断断续续已有四年。从最初的“仙翁操”到现在的“鸥鹭忘机”,或跌宕起伏,或宛转悠扬。我充分感受到了古琴的魅力。陶渊明“但识琴中趣,何劳弦上音”,白居易“入耳淡无味,惬心潜有情。自弄还自罢,亦不要人听”。抚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,令人为之沉醉而解脱释怀。是故,嵇康《琴赋》中:“乱曰:愔愔琴德,不可测兮;体清心远,邈难极兮;良质美手,遇今世兮;纷纶翕响,冠众艺兮;识音者希,孰能珍兮;能尽雅琴,唯至人兮!”。弹琴使我远离浮躁和喧嚣,回归无上自然,心灵清净无染。古琴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

    罗湘楠:江西省古琴学会常务理事、师从于江西省古琴学会会长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海月女士。

友情链接:
学会概况    联系我们    版权声明    加入收藏